广东专插本政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 )
A.陈云B.邓小平
C.刘少奇D.毛泽东
2.邓小平最早提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专利品的思想是在( )
A.1978年B.1979年
C.1982年D.1992年
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是( )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B.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4.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概念的领导人是( )
A.邓小平B.陈云
C.江泽民D.胡锦涛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7.如果国家拿出1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 )
A.1.5亿元B.2亿元
C.2.5亿元D.3亿元
8.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 )
A.行政力量的支持B.产业结构调整
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10.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指的是(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11.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于( )
A.企业法人代表 B.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控股权掌握在哪一种经济成分的手上
12.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1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是( )
A.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公平准入 D.现代产权制度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5.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16.2006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建设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着眼点是( )
A.调整过高收入B.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C.扩大中等收入阶层D.取缔非法收入
17.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 )
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效率与公平并重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 )
A.加强原始创新 B.加强自主创新
C.加强集成创新 D.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
19.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 )
A.人才B.技术
C.对外开放D.体制创新
20.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 )
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B.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关系
C.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D.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21.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是()
A.根本目的B.主要手段
C.根本方法D.前提条件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
A.完善市场体制B.健全基础设施
C.形成保障体系D.培养新农民
23.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是()
A.健全农村市场体系B.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4.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
A.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B.改善农民生活
C.扩大农民消费D.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5.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B.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体系
C.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D.增加农民收入
26.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指标是()
A.比2000年翻一番B.比2008年翻一番
C.比2007年翻一番D.比2010年翻一番
2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B.发展绿色经济
C.强调国民幸福指标D.发展知识经济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前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在于( )
A.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面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B.当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
C.当时人们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与特征
D.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显示了巨大成功,缺陷和局限性还有待人民所认识
2.陈云在党的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就是要求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 )
A.一部分个体经营 B.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
C.一部分报酬自主分配D.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是()
A.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B.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D.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
4.“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是( )
A.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B.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D.调节宏观和微观经济矛盾的要求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它的主要特征有( )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宏观调控的存在D.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 )
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
8.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 )
A.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10.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 )
A.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
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1.所有制实现形式( )
A.是所有制关系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
B.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C.直接影响到这种所有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D.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12.股份合作制经济( )
A.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C.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D.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
13.近年来城乡大量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它的特征主要有( )
A.是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B.是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有效形式
C.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
D.共同分配劳动成果,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
14.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B.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C.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D.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公有制经济
15.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中非按劳分配收入主要有( )
A.集体企业工资收入B.国有企业福利收入
C.个体劳动所得D.资产收益
16.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有( )
A.股份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股息收入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投资分红收入
C.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D.房产出租者取得的租金收入
17.现阶段我国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因为( )
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果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D.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的结果
18.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
A.社会保险、社会救济B.社会福利
C.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D.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19.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
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是( )
A.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
B.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C.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
D.统筹公平与效率、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
2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仅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 )
A.强调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
B.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
C.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D.强调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
22.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在于( )
A.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增长方式转变都离不开自主创新
B.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进入新世纪,自主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C.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
D.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2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
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
24.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指( )
A.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
B.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C.形成强大的国家科技竞争优势
D.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措施有( )
A.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重点是建设国家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各种科技创新主体有效互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B.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与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
C.继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科技人才,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D.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创新行为,提高创新回报;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导人才,造就各种创新人才
2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有( )
A.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现代化服务
B.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引进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自主创新为主,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C.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后劲
D.国家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国家为主导,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
27.国家创新体系是( )
A.政府为主导B.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C.各类创新主体紧密结合,有效互动D.企业为主体
28.我们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是( )
A.企业为主体B.市场为导向
C.产学研相结合D.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9.经济增长方式彻底转变应该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 )
A.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B.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C.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开发利用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D.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30.中共十七大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具体是指( )
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1.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是( )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2.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格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 )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以农业为基础D.服务业全面发展
33.根据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措施是( )
A.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内容
C.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D.努力加强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尤其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4.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 )
A.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从投资拉动转到消费拉动的轨道上来
B.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关系,在立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扩大国外消费需求
C.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实现良性发展
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消费制约和促进生产,生产与消费相协调
3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是( )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
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
36.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农”问题之所以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依据在于()
A.农业基础仍然落后,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B.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C.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D.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部挑战在农村
37.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 )
A.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中心环节,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
B.生活宽裕是目的,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也是农村工作的基本尺度或衡量标准
C.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新农民,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对农民群众基层民主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38.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是( )
A.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C.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D.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小康阶段
39.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新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是( )
A.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B.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C.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
D.国家和政府大力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彻底改变农村生活条件、生产条件
40.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方针、新要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具体应该做到( )
A.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B.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C.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
D.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4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是( )
A.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B.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C.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D.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
4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共享性原则
4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
A.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方式进行生产
B.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
C.以最低的消费进行生活
D.以最高的效率进行生产
44.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要求是( )
A.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B.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C.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关键,通过人才开发实现经济发展
45.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是指( )
A.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C.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提倡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D.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46.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要求是( )
A.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B.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
C.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实现
D.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D【解析】当时毛泽东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千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2.B【解析】1979年邓小平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3.B【解析】A项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的,C、D项是十三大的观点,所以选B项。
4.C【解析】根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和十四大的充分肯定,所以选C项。
5.A
6.C【解析】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7.C【解析】40%的股份可以控股,1&spanide;40%=2.5,即1亿国有资本可支配2.5亿社会资产。所以选C项。
8.C【解析】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9.D【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靠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政府的作用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社会环境。所以选D项。
10.C【解析】B项是指所有制关系的内容。D项讲的是所有权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所以选C项。
11.D【解析】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于控股权。
12.B13.D
14.B【解析】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他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A项的概括不全面,也不能突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5.B【解析】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如果个体劳动者劳务或经营项目失误,即使投入劳动,也可能一无所得。只有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的劳动与报酬之间才具有必然的内在对应关系,所以B项正确。
16.B17.B18.B
19.A【解析】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
20.A【解析】现在世界上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共同发展,我国既要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又要面临信息化的挑战。所以在当前国际环境中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21.A【解析】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22.D【解析】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23.B【解析】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权威提法。
24.D【解析】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权威提法。
25.D【解析】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是人民利益,农村工作则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利益集中体现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26.B
27.A【解析】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反复利用”、“减耗减污”,所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B、D项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国民幸福指标又不只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以实现的,所以只选A项。
二、选择题Ⅱ
1.ABCD【解析】这是我国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原因。
2.ABD【解析】“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工商业经营方面、生产计划方面、市场结构方面的内容,不包括分配方面,所以只选A、B、D项。
3.ABCD4.BC
5.ABC【解析】D项包含在C项之中,只选A、B、C三项。
6.ABCD【解析】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必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身特征。A、B、C、D四项即这些特征的概括。
7.ABCD【解析】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依据的是我国的国情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A、B、C、D四个选项都是正确表述,故全选。
8.ABC【解析】十六大报告的权威表述。
9.ABCD
10.BD【解析】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不同地位不同行业可以有所不同,也不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因为二者是公有经济主体,但不等于公有经济,公有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成分;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所以只选B、D两项。
11.ABCD【解析】所有制实现形式能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挥程度,但不能决定所有制性质,即同一形式可以为不同所有制所运用,同一所有制也可采取不同实现形式。
12.AD【解析】股份合作制经济不能简单说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或集体控股的,可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控制范围。
13.ABCD
14.ABC15.BCD【解析】集体企业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形式,所以A项不可选。
16.ABD【解析】C项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形式。
17.ABCD【解析】收入差距扩大,存在着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情决定的。
18.ABCD【解析】考查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19.ABCD【解析】这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框架。
20.ABCD【解析】要求从“五个统筹”方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1.ABCD【解析】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对“好”字要求不断提高,内容不断充实,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22.ABCD【解析】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3.ABCD【解析】这是科技发展的十六字方针。
24.ABC【解析】考查“创新型国家”的概念。
25.ABCD【解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26.ABC【解析】应该正确处理A、B、C三项关系,A、B、C三项关系是主要关系。
27.ABC【解析】D项包括在C项之中,所以不选。
28.ABC【解析】技术创新体系不包括D项内容,D项是整个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
29.ABC【解析】D项被包含在C项之中,所以不选。
30.ABCD【解析】这是十七大的权威提法。
31.ABCD【解析】这是党的政府文件中的权威表述。
32.ABD【解析】这也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结构的标准提法。
33.ABC【解析】A、B、C项是党和政府文件的权威表述。
34.ABC【解析】生产与消费之间,生产是主题,即消费如何刺激生产,生产如何接受消费制约,才能良性增长,才不会出现生产过剩;A、B、C项均是以消费需求本身为主题的,所以不选D项。
35.ABCD【解析】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权威提法。
36.ABC【解析】城乡都存在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所以D项不选。
37.ABCD【解析】这是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具体阐述。
38.ABC
39.AB【解析】C、D项是A项的具体内容、具体政策措施,所以只选A、B项。
40.ABCD【解析】党中央权威表述,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改革措施的权威提法,所以A、B、C、D项全选。
41.ABCD【解析】这是权威提法。
42.ABC【解析】可持续观念的基础是地球的整体性、有限性与相互依存性,但并不强调“共享”,“共享”是分配领域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所讲的公平性原则是强调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以D项不选。
43.AB【解析】经济高效率、生产高效率不一定必然是能源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传统发展观的“效率”就是高消耗、低产出为特征的,节约也不能以贫困为代价,所以只选A、B项。
44.ABC【解析】“节约”涉及的是资源能源,不包括人才资源,所以不选D项。
45.ABCD【解析】这是权威表述。
46.ABCD【解析】这是规范表述。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标签:广东省专插本 政治理论 广东专插本政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sb.gd.cn)
欢迎关注“广东普通专插本网”微信公众平台 (广东专插本资讯,一手掌握!) |
欢迎加入“广东普通专插本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
《广东普通专插本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